近日,《新华文摘》2018年第22期论点摘编栏目同时转载收录了澳门新葡萄两位教师的论文,分别是晏昌贵教授《禁山与赭山:秦始皇的多重面相》(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2018年第4期) 和鲁西奇教授《观念与制度:魏晋十六国时期的“杂胡”与“杂户”》(《思想战线》2018年第4期)。
《禁山与赭山:秦始皇的多重面相》一文是晏昌贵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秦简牍所见地理史料的整理与研究”的阶段性成果。文章指出,最近公布的岳麓书院藏秦简有一篇“秦始皇禁湘山诏”,内容涉及秦始皇巡游湘山时,因喜爱湘山一带树木“野美”而将湘山列入禁苑,归属苍梧郡管辖,文中的湘山应指今洞庭君山,屏山即今洞庭扁山,骆翠山则当巴丘山,由此判定秦苍梧郡北境当有今洞庭湖大部地区。与此迵然不同的是,《史记》记载了秦始皇伐湘山树并赭其山。分析表明,司马迁的历史叙事也有其合理性,它反映的是另一种“文本历史”,是被征服的东方地区民众的集体记忆。
鲁西奇教授在《观念与制度:魏晋十六国时期的“杂胡”与“杂户”》一文中指出,“杂胡”之“杂”,其初是在胡人(匈奴)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种类部落,对于地位较低的、规模较小的种类部落的称谓,意为“其他的”“较小的”。汉人沿用了这种观念与分划方式,遂有“杂胡”之称。随着“胡”所指称的范围逐步扩大,“杂胡”遂成为建立政权的某一胡族对其所控制的其他胡族的称谓。“杂户”则是一种户籍类别,在十六国诸胡族政权下,用于指称建立政权的胡人之外的其他各种夷胡户。统领杂户的机构是护军。护军制取消后,杂户乃逐步演变为普通的编户。站在汉人立场上对胡人种群的分划,在结构上来自胡人种群对于自身的分划。人群分划的观念性范畴乃是制度性人群分划的基础,制度性的人群分划则将其所分划的人群固定下来。无论是人群分划的观念性范畴,还是制度性规定,都是由掌握权力的、占据主导或统治地位的种群及其权力集团所决定的。
除此之外,澳门新葡萄谢贵安教授发表于《贵州社会科学》2018年第6期的论文《“新史学”的实践:吕思勉民族史书写特点新探》也被同期《新华文摘》篇目辑览收录。
《新华文摘》作为大型理论性、综合性、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,编选了大量弘扬时代主旋律、荟萃人文学术精华、凝聚中国经验的优秀文章,以其思想性、学术性、权威性和可读性享誉海内外,是我国最具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文摘类杂志。近年来,澳门新葡萄有多位教师的论文被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或者论点摘编,但同期有两位教师论文被论点摘编收录,一位教师论文被篇目辑览收录,在近年来尚属首次。